人的尿液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,但是如果尿液的颜色出现改变或者是变的浑浊。甚至尿液有白色沉淀物,那就说明身体可能出现了尿路上的炎症。那尿液里有白色沉淀物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尿液有白色沉淀物其实最多的原因是由于尿液碱性过高,引起尿中磷酸盐类结晶沉淀而使尿液变浊。这种尿液若加入酸,则使白浊物消失,如果出现尿颜色改变、尿液混浊多是尿路炎症引起。
尿液有白色沉淀物时一定要重视,需要明确下原因。最常见的是各种肾炎以及免疫性病变,以及生理性蛋白尿等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,明确下尿液白色沉淀的性质,同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,明确下总的蛋白数目情况。注意不要忽视白色沉淀物的出现,积极的就诊肾内科,进行相关的检查,进行合理治疗。
注册会员:6109
分享总数:7264
评论总数:8542
今日分享:176
沈阳好白癜风医院,白癜风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复杂的疾病... [详细]
奶奶已经七十多了,突然检查出有脑部脂肪瘤。今天去医院问... [详细]
我家宝宝十个月大了,这两天她咳嗽了,还咳吐奶了,十个月... [详细]
关于我们|招贤纳士|联系我们|用户协议|帮助中心|网站地图|内容合作|友情链接|新浪微博|下载安卓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