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年才38岁,在常人的眼里,正是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年纪,可是谁能想到,我在最近的几年内保守病痛的折磨,尤其是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的时候,我几乎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气。但是,尽管求医之路坎坷艰辛,但我仍然顽强的坚持了下来。现如今,我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,但是回顾漫长求医历程时,还是让我感慨万分。
十年之前,我由于头晕、乏力去医院进行了检查,当时显示我的血压(Bp)为150/llOmmHg,当时想,不就是血压有点高么,只要平时注意点就可以了,就未进行系统治疗。但是随后的十年里,我却被头晕、乏力所折磨。在一次劳累之后,出现胸闷、憋气,甚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,我又一次去医院进行了检查,
结果显示:Bp 200/160mmHg,尿隐血(BLD)3+,血尿素氮(血BUN)20.3
mmol/L,Cr642mmol/L(参考值不详);神智精神弱,恶心呕吐、胸闷憋气、四肢乏力、动则喘促,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纳差,夜尿多,大便溏2~3次/日。双肾CT:左侧肾上腺增生,不排除腺瘤。
心电图:提示心动过缓,左室肥大
超声心动:高心病,二三尖瓣追流,少量心包积液
肾图:双肾功能严重受损
最终被中医诊断为关格,被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,中医辨证认为我属于肾虚血瘀,浊毒内蕴型。治疗上,医生从补肾扶正,活血化瘀,降浊排毒入手。
方药:生芪,生芪炭,车前子(包)草,土茯苓,荠菜花,丹参,川芎,赤芍,三棱,莪术,茯苓带皮,腹皮,柴胡,大黄,大黄炭,生龙牡,海藻炭,虫草(先),芡实,白术,故纸,莱菔子,半枝莲,菖蒲。水煎服浓缩1200ml,
一次服用200ml,一日两次,三日一剂。
如上法治疗五周,我感到自己的症状明显改善,只是偶有口中氨味,舌淡暗,苔薄黄,脉缓。检查之后,医生在原方基础上,减莱菔子、菖蒲,加肉桂,砂仁,茵陈,黄连,竹茹,灵脂,石苇,蒲黄炭,余治疗同前。
就这样不停的诊治,不停的调整治疗方案,经过一年余的治疗,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地好转,自感乏力畏寒余无明显不适,大便日2~3次,夜尿1次。舌暗淡苔薄黄、脉细。血Cr始终在正常范围,BUN波动在7.2~14mmol/L(<8mmol/L)。